75年,李富春逝世后,蔡畅坚决反对女儿送葬,聂荣臻怎么劝都没用
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,有这样一个受人瞩目的革命家庭。母亲葛健豪被誉为“革命的母亲”,儿子蔡和森、儿媳向警予、女儿蔡畅、女婿李富春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,曾在党内担任过极其重要的职务。他们之间,除了血缘亲情外,最重要的连接点其实是革命理想,他们不惧牺牲,前赴后继地为实现革命理想而奋斗。葛健豪性格刚强,为了支持蔡畅兄妹俩读书,她卖掉自己的首饰、衣服,和孩子们一起进入学校读书。蔡畅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,为此,她十分珍惜,每天刻苦学习,成绩十分优秀,甚至连跳好几级,仅用两年时间便完成了四五年的学业。葛健豪在高小毕业后,回家乡创办了一所学校。蔡畅也转到了这所学校读书,同时还兼任音乐、体育老师。尽管蔡畅才十三四岁,要站在凳子上讲课,但小小年纪的她已经颇有老师的架势。虽然有母亲的支持,蔡畅得以进入学校学习,但父亲蔡蓉峰却很封建,看不惯蔡畅上学读书,在外面抛头露面。不久后,他便擅自为女儿定了亲,拿了500元光洋答应让女儿去做小媳妇。蔡畅得知后,既愤怒又害怕。幸运的是,葛健豪为了不让女儿的一生被毁,她帮助蔡畅逃婚到了长沙。蔡畅得以躲过一劫。1920年1月,葛健豪和一双儿女一起来到法国马赛勤工俭学。尽管留学生活十分艰苦,但蔡畅一家人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。葛健豪更是开始努力学习法文,到后来她甚至能够阅读法文报纸。1920年冬,在蔡和森的影响下,李富春和蔡畅相识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,他们在思想上逐渐发生了转变。并在之后相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1923年,在共同的革命信仰下,相恋两年的李富春和蔡畅结为革命伉俪。婚后不久,蔡畅便怀了身孕。但此时,一心致力于革命的蔡畅并不打算留下这个孩子。反复思考后,蔡畅决定做流产手术。然而,由于法国禁止堕胎,蔡畅一直找不到医院做手术。得知这一消息的葛健豪十分开心,她本身就反对女儿流产,并直言“孩子生下来我来带。”最终,在李富春和葛健豪的劝说下,蔡畅于1924年生下了女儿,同时,她在产床上做了绝育手术。葛健豪抱着小外孙女,仔细地看着她,高兴地说道:“长得很像她爸爸。蔡畅法文字母的开头都是特,就叫她特特吧。”就这样,葛健豪给外孙女取名特特。李特特还在襁褓时,父母便离开了她开展革命工作了。她从小跟着外婆长大。1928年,蔡畅和李富春在上海进行地下工作,他们的家是我党在上海的一个联络机关。为了掩人耳目,蔡畅特意将在湖南老家的老母亲和女儿特特接来一起住。于是,年仅4岁的特特便开始“潜伏”,帮父母做革命工作了。特特经常被母亲安排做各种事情,有时要去到临街的窗上贴窗花,有时要拿着一串串好的橘子在门口玩。这些事情都必须马上做,不能拖拉。小小年纪的特特不知道母亲为什么让自己做这些,她也曾问过母亲“这是在干什么?为什么要这样做?”但得到的回答却是母亲的一顿训斥:“小孩子不该问的就不要问。”这让她一度感到委屈,但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。在李特特的印象中国,她们经常跟着父母搬家,而且每搬一次家自己就会被改一次姓。她曾好奇地问母亲:“爸爸叫李富春,我也姓李,但我怎么老改姓呢?”蔡畅十分认真地看着女儿,严肃地交代她说:“让你姓什么就姓什么,千万不能记错。其他的都不要问。”长大后,李特特才明白,在当时严酷的环境中,作为革命者的父母必须时时刻刻保持警惕。李特特七岁时,跟着母亲出去办事,在南京路上,她看着一条漂亮的裙子走不动路。但蔡畅却很强硬地把她带走了。回家后,蔡畅告诉女儿革命的不易,尤其我党的活动经费十分紧张,除了维持必要的生活花销外,大家都很节约。在母亲的教育下,李特特童年大多时候穿的都是哥哥姐姐的旧衣服,很少有穿新衣服的机会,但她并不感觉委屈。1938年,李特特和毛主席、刘少奇、朱德等领导人的子女一起被送往莫斯科国际儿童院。李特特在这里度过了14年的时光,24岁时,李特特跟当地的一个小伙子结婚,生下儿子。1952年,李特特回国。虽然多年未见,蔡畅和李富春十分想念女儿,但他们却对李特特及外孙有着严格的家规。尤其要求他们自食其力,公私分明。李特特和儿子多次被母亲要求不准进办公室,更不能随便翻看文件。家里的汽车他们也不能坐,即使外孙一再央求,蔡畅也从不心软破例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因中苏关系恶化,种种压力之下,李特特结束了自己的婚姻,丈夫也返回了苏联。虽然感情生活受挫,但李特特却从未放下自己的工作。她曾为核效应研究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待就是好几年。1974年,李特特又被安排在农科院情报研究所负责情报翻译工作。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,她始终兢兢业业,从不敷衍了事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李富春和蔡畅都已经上了年纪,但他们的工作却依旧忙碌。蔡畅很重视丈夫的身体情况,为了给他补充营养,经常和厨师商量做什么饭菜,饭桌上也经常忙着向他跟前移动碟子。1975年初,李富春被送进医院接受治疗,蔡畅担心自己的感冒传染给丈夫,隔着病房的玻璃拿着纸笔传递着对彼此的关心。1月9日一大早,医院便打来电话,通知她李富春病情恶化,尽管她已经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,但还是没能同丈夫告别。冲进病房的她,只能紧紧抱着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的李富春,哭着大喊“我来迟了,富春,富春……”众人听着蔡大姐撕心裂肺地哭喊声,一个个都红了眼。李富春追悼会上,蔡畅强撑精神送别丈夫最后一程,不少曾经的老战友、老同志也纷纷赶来参加。但大家却惊讶地发现,两人唯一的女儿李特特居然不在。一打听才知道,这是蔡大姐的意思,为此,聂荣臻元帅还曾劝过她,但不论聂帅说什么,蔡畅始终坚持不同意。李特特在得知母亲的意思后,突然想到了母亲曾经对自己说过的一句话:“我经历过了那么多的事,儿女情长早就被磨平了。”但实际上,蔡畅不让女儿参加追悼会,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。一是当时的形势特殊,她希望女儿能够低调到不被人注意,二是她不想女儿的身份被更多人知道,这样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,也可能会让她在工作中被特殊对待。无论是哪种,都是蔡畅不愿看到的。出生于革命家庭的李特特,继承了父母的革命精神。她在离休后,以65岁的高龄投入到了我国的扶贫工作中。利用自己的关系向各地领导、老板要钱,这些钱全都被她用于打水井、修路、建学校……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大贫困地区,晚年的李特特不仅没有享受平静的退休生活,反而四处奔波,求人办事,但她却甘之如饴。2021年2月16日,李特特因病逝世,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一生。参考资料:中华儿女2017年19期、人民周刊2010年2期、百年潮2019年7期、湘潮2020年5期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